生长激素“追高”靠谱吗 真相揭秘:儿科专家详解安全增高法
近日,知名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鼓励11岁的儿子勇敢接受生长激素治疗以克服身高问题。这一举动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围绕生长激素的使用展开了激烈讨论。
针对这一热点话题,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吴迪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为公众揭开了生长激素的神秘面纱。吴迪强调,生长激素并非增高神器,而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在美国,FDA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等在内的十多种疾病。
那么,如何界定“矮小”呢?吴迪指出,医学上对于矮小症的定义是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线或2个标准差(SD)。在国内,成年男性身高小于160公分、女性小于150公分,即可被诊断为身材矮小。
面对家长们的身高焦虑,吴迪表示理解但反对滥用生长激素。他指出,单纯为了长高而打生长激素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可能的副作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引发血糖升高、加重脊柱侧弯、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风险。因此,在使用生长激素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确保孩子确实需要治疗。
对于非矮小症、不满足生长激素适应症的孩子,吴迪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促进身高增长。他建议孩子们多做运动,尤其是篮球、游泳、排球等纵向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人体自身的生长激素是在深睡眠期间脉冲性分泌的;同时,均衡饮食也很重要,多摄入蛋白质、钙元素、各类维生素等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Description:
揭秘生长激素“追高”真相,儿科专家吴迪详解安全增高法。生长激素并非增高神器,而是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身高问题,避免滥用生长激素带来的风险。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多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同样能有效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让我们一起了解生长激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增高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