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夫妇引爆生长激素争议:家长盲目“追高”,孩子身心受伤?
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经历,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她表示,为了让孩子身高不再成为“短板”,她决定让11岁、身高136厘米的儿子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短短25天,孩子身高增长了1.4厘米,但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也让孩子崩溃大哭。
这一事件不仅让生长激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揭露了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医疗乱象。中青报记者探访北京多家医院发现,内分泌科几乎成了“儿童生长发育科”,挂号难、黄牛泛滥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冒着风险寻求生长激素治疗。
然而,生长激素并非“万能药”。它通常只适用于因生长激素缺乏或某些疾病导致的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或生长障碍的患儿。对于没有明确诊断为“矮小症”的孩子,盲目注射生长激素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不可逆的伤害。
那么,为什么仍有大量家长选择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呢?专家指出,这背后是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过度焦虑和盲目追求。一些家长甚至将生长激素视为“美容针”,希望为孩子身高“锦上添花”。
面对这种现象,专家呼吁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盲目“追高”。孩子的身高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纯依赖生长激素来改变。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避免让孩子陷入“内卷”和“鸡娃”的陷阱。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