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 发现热搜榜和排行榜

“报考名师”张雪峰被强制住院,他得罪了谁?

今日新鲜事 米粒妈频道 2023-07-04 09:14

 

文 | 米粒妈

每年高考季,报考都是热门话题,跟高考作文的热度不相上下,毕竟参与感极强,谁还没点“报考踩坑”的惨痛史呢?

今年,因为某些大V关于“新闻学”的论战,更热闹了。

起因是“考研名师”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被问到,理科考590分的孩子,想报考新闻专业,家长想征求张雪峰的意见。

张雪峰情绪激动地说: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我会第一时间把孩子打晕,给他换个专业。

他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这句话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大学新闻系的张小强教授,直接炮轰张雪峰,呼吁大家“千万别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张雪峰的理由是,新闻专业就业难,80%新闻系的毕业生后来都改行了。一个理科590分的孩子,有那么多专业可选,干嘛非要盯着一个“天坑专业”报?

而张小强教授自然也要为自己的专业打call,以自己的研究生为例,告诉大家,新闻专业就业范围很广,除了主流媒体,还可以自主创业,可以到互联网大厂,可以考公务员,可以进国企……

俩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立场和角度不同,我觉得即便大战300回合,也难分胜负。张雪峰老师“抱恙”入院,也许单纯只是“三十六计,躲为上计”。

其实不只新闻学,大家随便去网上搜搜,什么“毕业就失业的天坑专业盘点”“传说中的十大天坑专业,分高还难就业”“八大坑人专业,谁报谁后悔”……

我们办公室就有两个同事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我特地采访了她俩

确实,她们说,大学同学中,现在仍然奋战在媒体行业的并不多,十根手指都数得出来,其他人,有考公的、去咨询公司的,有当老师的、做翻译的,还有各大国企、外企、私企的,就像张小强教授说的,就业范围很广

而大家之所以不做媒体,原因也很复杂,有些人是上大学之前对新闻专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想当“战地记者”;有些人是学了新闻或者从事了新闻工作之后,发现跟自己向往的工作不一样;也有些媒体人是接触了不同行业,对某些特定领域产生了兴趣,直接转行了……

同事说,当年去报社、杂志社实习,发现很多财经记者是学经济出身的,医疗记者是有医学背景的,也有不少记者是中文系毕业的,真正新闻科班的人很少。

其实,很多专业都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跟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相同,甚至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学物理的去银行工作,学化学的去了金融公司……

张雪峰老师在很多家长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信息差。

他其实是给了那些信息不畅的家长,一些选择专业的方向。

之前米粒妈就在《高考高分段家长都提到的这句话,让我下决心一定要重视这件事……》里写过,咱们中国家长,专注高考18年,研究报考18天(这都算多的)。

而不只是底层,我觉得绝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怎么报考。

张雪峰的建议,看似句句大实话,但他看重的,第一是就业,第二是孩子擅长什么,包括地域选择、专业方向、未来考研他也都会衡量,唯独没有考虑孩子的理想和喜好。

就业导向没有错,尤其是苦孩子,家里没有资源、无法托举,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打拼,所以家长考虑这个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能赚多少钱,能不能一毕业就养活自己,这无可厚非。

但是啊,今天米粒妈想说的是另外两件事——

一、理想,对于一个18岁的年轻人,有多重要。

这几年米粒妈面试过N多人,看着他们大学读的专业,跟应聘岗位完全不对口,有学数学应聘编辑的,有学人工智能应聘选品的……仔细一问,都是被父母填报志愿“耽误”了,毕业几年后,兜兜转转,还是想尝试把梦想照进现实

-报师范,当老师稳定,还有寒暑假;

-学会计,不用风吹日晒,而且越老越吃香;

-学医,家里有个医生,以后看病方便;

-学金融,以后当个白领,赚钱多又体面;

-学计算机,这专业多热啊,以后不愁找工作;

-一个女孩学什么土木?整天灰头土脸跑工地?

……

熟悉吗?

多少18岁孩子的梦想,被家长一句“没经过社会毒打”,浇灭了。

为什么那个闯进球场拥抱梅西的少年,让无数成年人感动,因为他做了只有这个年纪才有勇气做的事。

18岁孩子的理想,在成年人看来,可能稚嫩、可能不切实际,但这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如果孩子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去选择、去生活,那他们过的就是一眼望到头的“父母的人生”啊!

米粒妈记得,前几年,一个高考676分的湖南“留守女孩”,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网上整个炸开了锅!

不少人冷嘲热讽: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没见识,学这么冷门的专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有你哭的!

但这个女孩并不是头脑一热,报了北大考古,而是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更是受到了樊锦诗先生的影响。

今年,一个山东00后女孩因为热爱小众梵语巴利语,被保送去了北大。人家也不是跟风,或者一时兴起,这孩子从小就视季羡林先生为偶像。

如果咱们按照成人的眼光去考虑就业、考虑薪资,那这两个女孩都应该“被家长打晕,强制改专业”吧。

其实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的孩子,都特别了不起。

但前提是,孩子对这个专业有起码的了解,而不是无脑跟风,看同学报什么专业,自己就要去学什么。

所以啊,家长们任重道远,鸡娃不是一门心思拼语数外,还要有更长远的规划和格局,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现在高考已经改革成3+3或者3+1+2了,之前我在《中考已经卷成这样了?海淀小学生家长慌得一批……》中写过,新高考这种不分文理的形式,看似是给了孩子更多选择、更多机会,其实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难度更大了,因为它其实是把高考选择权前置了。

也就是说,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必须在孩子上高中之前,也就是初中阶段,就已经跟孩子探讨好了,未来要报什么专业、高考要选什么科目。

虽然最后选考什么科目是高考前才定,但其实大部分学校在高一就开始让孩子们选科了。

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什么选择可以一劳永逸。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考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比如金融热,就学金融,计算机热,就学计算机,但别忘了,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

考大学,专业固然重要,但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一种随时拥抱变化的心态。

米粒妈之前在《和朋友互换人生后,我对选鸡头还是凤尾有了新的感悟……》里曾经写过,美国大学基本都有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成绩不错的学生都可以加入荣誉学院,但你得主动申请。

我是那种凡事都想尝试一下的人,当年在美国读大学,我的想法就是:反正申请不上也没啥损失,但万一申请上了,不就赚大了吗?

▲美国校园,景色还是很美哒,米粒妈从小就喜欢拍照,学校每个角落我几乎都拍遍了

事实证明,我试一试的想法有多英明!加入荣誉学院好处实在太多了。首先,它可以“全套定制”自己四年想学的课程。

米粒妈当时就把所有课程升级成了高阶版,把商学院的本科生课程,都统统换成了MBA课程,和实践经验丰富的500强高管们一起上(本科生学费比MBA便宜多了,我感觉赚大了哈哈哈)。

其它我感兴趣的课程,比如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学、历史学、营养学、传媒学……我都选了他们各个专业大三大四的专业课来修。

我发现,很多课程,你觉得无趣,是因为你没有接触到高阶版

后来学分修满了,我就直接去旁听蹭课,不要学分,反正也不花钱,这一听不要紧,我还彻彻底底爱上了人类学。

其实每个人当下的想法或者对于未来的规划,都是基于现在的认知,当你走进更大的世界,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千万不要对自己设限。

现在国内的大学修双学位都很方便,或者你对哪个专业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去蹭课,当你的认知扩大了,你的选择就更多了。

当年在美国修那么多课程的我,怎么也没想到,现在有个行业叫“自媒体”,而我从小想当作家的梦想,居然随着公号里一个字一个字的累积,真的实现了,还真真实实地出版了两本书哈哈哈~

其实咱们这一代养娃真的不易,既想给孩子铺路,让他们走得坦然顺遂些,又害怕以我们当下的眼光,照不到孩子未来的路。

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拥抱时代变化,迎接各种可能。

告诉孩子,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新一段旅程的起点,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