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4.2级地震后会发生大地震吗?专家:小震不怕,怕的是缺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22日21时46分在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北纬31.75度,东经120.00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此次地震属于有感地震,无论是生活在常州的居民,还是无锡、苏州,都表示有震感,据监控显示,还有一群鹅在地震发生时集体乱乱叫。好在这次地震只是小地震,并未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损失。
事实上,常州此次发生的地震,无论是地震等级,还是震源深度都是普通的小地震,而且地震在地球上并不罕见,地球每年都会发生大约500多万次地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但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小地震,甚至是无感地震或者是深海地震,人们根本感觉不到。每年只有5万多次地震属于有感地震,其中1000次属于5级以上地震,100多次6级以上地震,20多次7级以上地震。
由此可见,常州此次发生的4.2级地震在地球上并不罕见,甚至是非常常见的地震。但是人们担心,此次地震是否会是大地震的前兆,针对这个问题,了解一下地震发生的原因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据专家研究表明,地球上90%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又多发于板块交界处。构造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球内部并不是冰冷的泥土,而是有一颗炙热的地核,地核温度非常高,达到了恐怖的5000℃以上,但由于地核处的压强也非常高,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核呈现“固体内核”。
但是地幔层就没那么幸运了,地幔层的温度也非常高,但是压强却没有地核处那么高,以至于高温将地幔层的物质都烤化了,压强又没有将其约束成固体,而是呈熔融状。
此时,地幔层下方是炙热的地核,而上方是冰冷的岩石圈,温度的不同使得地幔下方的物质受热膨胀上升,接触到上方冰冷的岩石圈又受冷收缩向下流动,由此形成了地幔热对流,在地幔热对流的作用下,地球上才形成了各大板块。板块会在地幔热对流的作用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就可能会与其他板块发生碰撞,或者塌陷,由此形成了火山、地震等。
由于板块运动一直在持续进行,所以地震也会频频发生,只不过地震也是有着自己的分布规律,其中位于地震带上的地方最容易发生地震。
我国有两条著名的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多说一句,绝大多数地震都不会给人们带来影响,尤其是深海地震和小地震。
此次常州地震并不属于这两条地震带,而是位于宿迁-无锡断裂带,这条断裂带在明清两代曾发生过4次5级以上地震,所以此次发生4.2级地震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4.2级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奏。
大地震前兆?
据专家介绍,每一次地震的发生,都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过程,能量释放之后,就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能量积蓄环节,直到再次发生新的地震。
一般来看,5级以下的地震,积蓄的时间比较短,大约需要在300年左右;8级以上大地震就需要积攒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是10万年以上。所以,小震群通常是能量释放口,在能量还没有积蓄到发生大地震时就以小地震的方式释放出去。
相反,如果一条原本应该活跃的地震带,突然反常地沉寂了下来,这种情况叫做“缺震”,缺震其实非常危险,因为长时间不地震,能量很可能会被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也就是说,有时候小地震的发生并不一定全都是坏事,而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可以避免大地震的发生。
但是也有人担心小地震会不会是大地震的前兆?事实上,目前我们并未发明出一种预测地震的手段和技术,但是专家可以根据当地往年地震情况,以及当地板块构造,地质条件等分析,目前常州市地震局已经回应,认为原震区未来几天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民众没必要太过于担心。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