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 发现热搜榜和排行榜

上海七旬老人430万遗产“无主”,民政部门成遗产管理人新挑战

今日新鲜事 AI生成 2025-01-19 08:38

 

在上海,一位七旬老人在家中不幸离世,留下了430万元的巨额遗产和一套位于市区的两居室房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人竟无直系亲属继承这些财产。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徐汇区民政局被法院指定为老人的遗产管理人,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挑战。

经过一年的公示期,徐汇区人民法院近日作出终审判决,认定老人名下的房屋为无主财产,这也是上海首例由民政部门申请认定的无主财产收归国有案。这一判决不仅凸显了老龄化背景下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民政部门在履行这一职责时面临的种种困境。

老人的堂弟夫妇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得老人的全部遗产。他们声称对老人扶养较多,但法院最终结合扶养时间、扶养程度等事实,酌情判定他们分得除房屋外的全部遗产约130万元。然而,堂弟夫妇在发现老人还有300万元存款后,再次提起诉讼,但被法院驳回。

在遗产管理人制度推进的过程中,民政部门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先,制度衔接措施不完善,导致民政部门在调取材料时遭遇困难。其次,面对资不抵债的情况,民政部门需要处理数量多且复杂的债权债务纠纷,但法律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应诉需求。此外,还存在继承人放弃继承后获取部分遗产、遗产被他人侵占等现实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协委员张玉霞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递交了一份《关于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地实施的建议》。她建议细化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规则、完善与各部门单位的衔接措施、设立遗产管理人资金专户等。同时,她还建议参考破产管理人案件统一管辖制度,由民政所在地法院统一管辖民政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后续诉讼案件。

值得庆幸的是,从市级到区级层面,针对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地的细化问题已经有了新的回应和探索。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相关意见,明确民政部门可以委托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查询被继承人生前的财产信息,并设置遗产管理人资金专户。徐汇区法院、民政局、司法局也签署了协同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了三方协同管理的模式。

随着遗产管理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无主财产得到妥善处理,同时也将更好地保护继承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