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进口车厘子保鲜黑科技:食品保鲜剂真的安全吗?
我们日常享用的进口车厘子,大多源自遥远的美国、智利和加拿大,跨越半个地球而来,历经20至30天的漫长旅程。
新鲜水果的损耗率本极高,但车厘子却总能以光鲜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保鲜秘诀呢?
从种植源头开始,车厘子的保鲜之路就已铺就。种植户精心挑选七成熟的车厘子进行采摘,此时的车厘子乙烯释放量较少,自然衰老过程得以延缓。采摘后,车厘子并非直接装箱,而是迅速浸入冰水中进行“冷激”处理,以降低温度。
接下来,车厘子会经过清洗,并喷洒上一层食品级保鲜剂。而它们的包装也并非普通的塑料袋,而是采用了先进的气调包装技术,通过减少氧气含量来减弱车厘子的呼吸作用,使其进入“休眠”状态,代谢减缓,从而延长保存时间。
采摘后的18小时内,车厘子会被迅速送入冷库,并装进专业的冷藏集装箱,为它们的“漂洋过海”之旅保驾护航。
可以说,进口车厘子之所以能够“漂洋过海不腐烂”,离不开这套完善的保鲜体系。
然而,关于“保鲜剂”的争议却从未停歇。有网友表示,吃多了进口车厘子后容易腹泻,并猜测这与运输过程中使用的食品保鲜剂有关。甚至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因食用车厘子后腹泻不止的经历,并指出是因为进口水果喷了保鲜剂。这些说法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担忧。
那么,保鲜剂真的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吗?实际上,市面上用于水果保鲜的添加剂大多是食品级的,且在合法使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当然,车厘子虽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对健康有益,但食用时也需遵循“适量原则”。正常成年人每天应控制水果摄入量在200克到350克之间,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2024-2025车厘子新产季以来,南沙口岸单次进口量最大的一批智利车厘子已于1月11日靠泊广州南沙港。预计蛇年春节前后,将有12艘车厘子直航快船搭载超过1万柜、总重超2万吨的车厘子从南沙港进口,占全国总量的三成左右。智利车厘子超过92%的产量都出口到中国,如今价格也逐渐变得亲民。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