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 发现热搜榜和排行榜

龙年车市价格战持续升温,“价格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今日新鲜事 探瓜网 2024-03-02 08:3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去年3月,湖北省推出一个月购车补贴政策,携手车企打造“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 随后,北京、天津、上海等数十个城市、40余家车企参与。 这种减少在中国是罕见的。 已成为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

就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车市的“价格战”从去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底,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以至于2024年,三月春暖花开之前,龙年开工第二天,“价格战”就提前打响了。

此次,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比亚迪率先抛出“王炸弹”。 DM-i车型首次进入7万元区间。 “电比油低”的标语十分醒目。 随后,北京现代、五菱、长安启源、吉利、别克、哪吒、零跑等车企纷纷效仿,宣布多款车型大幅降价。

电光一闪,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各家车企似乎都摆出了架势。 这场“价格战”要么你死,要么我活。 如果不能打败对手,就只能让对手踩在自己的身上。 。

虽然话有些残酷,但这就是此刻车市的现实。 正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2024年汽车市场的预测,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元年,激烈竞争中的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基本可以确定,“价格战”将持续整个2024年,只有在胜负已定后才能暂时结束。

市场反应略显平淡

或许是因为去年3月份“价格战”打响的时候,汽车行业谁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势头,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再加上舆论的夸大,舆论很快就被激发起来。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消费者本来打算买车,但看到优惠政策后,迅速行动起来,在社交媒体上大肆谈论;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则持谨慎观望态度,生怕成为镰刀下的“韭菜”。

综合来看,这两种情况是混合的。 好消息是整车厂和4S店的销售数据确实较好,但坏消息是利润倒挂、价格体系混乱,冲击了汽车市场的健康秩序。

那么,龙年伊始“价格战”打响后,市场有何反应? 消费者还像去年一样害怕吗?

对此,笔者咨询了郑州市郑东新区比亚迪王朝网上4S店营销经理。 据他介绍,网上舆论相当热闹,但实际收单情况并不理想,因为年前开车的人要交全部费用。 此后,整个二月天气都比较清淡。

龙年车市价格战持续升温,“价格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价格因素很难说。真正想买车的消费者不会再观望,而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则永远会等待。现在的顾客逐渐变得迟钝,五羊五羊的情况不会发生。”又来了。”该店营销经理进一步说道。

同时,笔者咨询了郑州市二七区广汽丰田4S店负责人,了解这波“价格战”对领先合资品牌的影响,以及目前消费者的现状是否被影响。

该店负责人告诉车智新媒体,这几天店内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相反,近期全国多地的降雪等恶劣天气,以及郑州暂时不限行的情况,却让人们对纯电动汽车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的意见. 另外,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油耗并不像丰田的智能电动混合双擎那么低。 消费者使用后发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优势并不明显。

窥豹一斑,在经历了去年一整年的“价格战”之后,消费者已经回归平静,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对市场的风波焦躁不安。 而且,消费者在实际测试产品后,对每条技术路线的优劣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判断,不会被网络上的各种声音所引导。 这可能是2024年一场截然不同的“价格战”。

尾部品牌将被一一“吃掉”

无论消费者是否关注“价格战”,都无法改变车市进入“淘汰轮”的发展进程。 随着领先品牌不断推出新品并随时调整售价和定位,市场份额正在迅速被瓜分。 小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是残酷的。

这种情况在1月份的销售端表现得非常明显。 直观体现在长安自主、吉利自主、比亚迪自主、奇瑞自主当月销量均突破20万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龙头品牌之所以打“价格战”,就是为了在自己手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逐步“吃掉”尾部的弱势品牌。 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目前陷入舆论漩涡的高合汽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据红星新闻现场调查报道,高合汽车位于江苏盐城的工厂生产线尚未运转。 一月份生产已陷入停滞,高合汽车大楼的入口处也被贴上了封条。 盐城工厂负责人、华人运通制造总经理卫伟表示,丁磊没有钱,无法回答工资什么时候解决等问题。

众所周知,造车新势力的业务发展模式与传统车企不同。 其本质在于积累大量用户。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为模型付费,即使公司亏损也不必担心。 但随着“价格战”接连不断,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不再用真金白银“投票”造车新势力,麻烦就会来了。 就像现在的高合汽车,没有销量就意味着它的模式不被市场和资本看好,融资更是无从谈起,公司会在短时间内倒闭。

这也是为什么蔚来李斌、零跑汽车朱江明等新能源大佬都提到2024年降低成本。李斌甚至表示,要节约每一度不需要的电,节约每一份不必要的文件打印。 等待。 听到千亿上市公司老板说出这样的话,就能明白“价格战”背景下新势力车企面临的挑战确实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全国乘用车市场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传统燃油汽车市场规模逐渐萎缩。 巨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渐萎缩的燃油车市场之间的矛盾,带来了更加激烈的“价格战”。规模决定成本,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大多数厂家优先考虑的是维持自己的份额,这必然导致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立足的关键一年,竞争注定会非常激烈。

【结论】2018年,《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超过487家。 但到2023年,数据显示,能够正常运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仅有40多家。 也就是说,短短5年时间,已有4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 而随着2024年“价格战”的快速打响,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减少。 或许会像现在的手机市场一样,只剩下不到10家公司了。 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 。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