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儿女是什么意思: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一个被称为“全职儿女”的群体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群体主要由年轻人组成,他们选择与父母同住,并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来换取父母的经济支持。那么,全职儿女究竟是什么意思?它背后的社会现象又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全职儿女,顾名思义,就是年轻人脱产寄居在父母身边,形成一种“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这种现象并不是一时的风潮,而是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全职儿女成为了一种策略性的选择,用以应对升学和就业的巨大压力。
从个体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全职儿女现象反映了青年人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成本加剧和对社会时间焦虑的回应。许多年轻人在毕业后,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不确定的未来,选择暂时回归家庭,借助父母的支持进行充电和调整。这种选择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妥协,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蓄力。
然而,全职儿女现象并非没有争议。一些人认为,这种行为无异于“啃老”,是对家庭资源的过度依赖。但事实上,全职儿女与纯粹的“啃老”有着本质的区别。全职儿女在家庭中不仅承担了家务劳动,还提供了情感支持,这对于许多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慰藉。而且,一些父母也乐于将原本用于聘请保姆的费用,转而支持自己的孩子。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何雨在《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全职儿女现象更多地是一种暂时性现象,是个体生命周期正常展开所遭遇的暂时性困境。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多一分包容性,少一点指责和批判。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新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并为走出这一困境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那么,全职儿女现象对家庭和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呢?从家庭层面来看,全职儿女影响了家庭自身的再生产。传统的家庭结构中,成年子女通常会离家立业,形成新的家庭。而全职儿女则打破了这一常规,使得家庭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对于社会来说,全职儿女现象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稳定问题。如果宏观环境持续收缩,社会矛盾可能会以内化为家庭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效壮大机会的社会总供给,让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有工作的机会。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其次,对于暂时遭遇困境的全职儿女家庭,要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别是零就业、弱就业的困难家庭,要形成体系化的保障。此外,社区工作也要下沉,对辖区内的全职儿女家庭进行更多的跟踪与服务,发挥邻里之间的纽带作用,守望相助。
对于全职儿女自身来说,也要始终保持能动性,居家不躺平。在做好家务的同时,要继续充电充实自己,积极寻找走出家庭、回归社会的机会。毕竟,全职儿女只是一种暂时的选择,而不是人生的终点。
综上所述,全职儿女现象是当下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它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挑战。我们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一现象,同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