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 发现热搜榜和排行榜

网络“炸号”敲诈盛行:恶意举报成“保护费”新手段

今日新鲜事 AI生成 2025-02-17 15:08

 

在当今的网络平台上,一种新型的“保护费”收取方式正在悄然兴起——恶意举报导致用户账号被封禁。据澎湃新闻揭露,多个短视频平台中出现了名为“封号圈”的群体,他们通过篡改聊天记录、伪造违规内容等手段,恶意举报他人账号,并以此敲诈勒索。

“封号圈”的恶意举报手段多样,包括“移花接木”篡改聊天记录、“无中生有”伪造违规内容,以及“收放自如”调控封禁时间等。他们利用对网络平台举报规则的熟悉,给用户“扣帽子”,以卑劣手段威胁用户拿钱“保平安”。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还破坏了网络环境的正常秩序。

据报道,“封号圈”内部已经形成了分级制度,通过收徒牟利、恐吓他人等手段不断扩大规模。他们将伤害他人、压制他人视为可供炫耀的成果,心理之阴暗可见一斑。而社交账号作为用户的个人财产和生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被恶意封号,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此外,“封号圈”的存在还涉嫌违法。伪造举报材料进行举报导致他人账号被封禁是侵权行为,严重者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用户在被恶意封号或诈骗后,因无法得到合理解决,选择以牙还牙,加入“封号圈”进行恶意举报,导致这一群体的戾气越来越大。

针对这一问题,网络平台有必要完善举报流程,加强对恶意举报的监管。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深入挖掘“封号圈”链条,连窝端掉炸号黑手。据短视频平台介绍,恶意封号行为多来自网络水军团伙,这些人通过P图伪造虚假证据进行集中举报。此外,还有网友反映“封号圈”中存在大量未成年人,这更加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在此,我们奉劝“封号圈”成员早日退圈保平安,不要继续从事这种违法且有害的行为。同时,也呼吁广大网民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