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血汗钱险被转走!成都警方火速拦截‘托尼客服’骗局,揭秘‘会员扣费’连环套!
“假客服‘托尼’骗走老人48万?成都警方‘生死时速’揭穿诈骗剧本!”
近日,成都高新公安石羊派出所上演了一场“反诈生死时速”——一位住院老人因轻信“平台客服”诱导,险将48万元理财资金转入骗子账户,幸得病友报警、警方30分钟极速拦截,才避免血本无归!
一、骗局还原:一条短信如何让老人交出“命根子钱”?
- 伪装客服“精准投毒”
- 江阿姨(化名)住院期间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内容为:“【XX平台】您开通的VIP会员即将生效,每月扣费800元,如需取消请联系客服。”
- 关键漏洞:江阿姨从未注册过该平台,但骗子利用老年人“怕麻烦”“怕扣费”心理,诱导其主动联系。
- 假证+话术“步步紧逼”
- 添加微信后,“客服托尼”发送伪造的“平台工作证”,并谎称“系统检测到您误操作开通会员,若不关闭将连续扣费3年,总计28880元”。
- 话术陷阱:
- 制造恐慌:强调“扣费倒计时”“影响征信”;
- 降低戒备:承诺“远程协助操作,全程无需转账”;
- 技术诱导:以“关闭支付安全功能”为由,骗取验证码、银行卡号。
- 生死30分钟:48万理财资金险被“清零”
- 江阿姨在骗子诱导下,将两张银行卡内的48万元理财资金提现至活期账户,并准备通过银行APP转账。
- 关键时刻:同病房的刘女士发现异常(江阿姨频繁通话、神色慌张),果断报警。
- 警方行动:
- 民警方波、辅警袁永强10分钟内抵达医院,当场夺过手机终止通话;
- 联系银行紧急冻结账户,并协助江阿姨修改密码、重新开通支付安全功能。
二、骗术拆解:为何“托尼客服”专盯老年人?
- 精准筛选“易骗群体”
- 信息差:老年人对互联网平台规则不熟悉,易轻信“误操作”“扣费”等话术;
- 情感依赖:骗子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姿态建立信任,降低老人戒备。
- 连环套路“环环相扣”
- 第一步:制造危机(如“扣费”“封号”“影响子女”);
- 第二步:虚假承诺(如“远程协助”“无需转账”);
- 第三步:技术诱导(如“关闭安全功能”“下载屏幕共享软件”);
- 第四步:资金转移(引导提现至活期账户,再通过转账、充值等方式洗钱)。
- 数据佐证:老年人成诈骗重灾区
- 据公安部反诈中心数据,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中,60岁以上受害者占比达32%,单案平均损失12.7万元,远超其他年龄段。
三、反诈指南:如何帮老人守住“钱袋子”?
- 家庭防护“三必做”
- 必开功能:为老人手机设置“支付安全锁”(如短信验证、指纹支付);
- 必装软件: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风险查询”);
- 必讲案例:定期用真实新闻案例提醒老人“客服不会主动打电话退费”。
- 银行账户“三重保障”
- 大额理财分卡存放:将定期存款、理财资金与日常消费卡分离;
- 转账限额设置:单日转账不超过1万元,需子女二次确认;
- 短信实时提醒:绑定子女手机号,确保每笔交易可追溯。
- 警方提醒:这5句话千万别信!
- “不关闭会员将影响征信”(征信由央行管理,平台无权干涉);
- “加QQ/微信远程协助操作”(正规客服不会要求脱离官方渠道);
- “验证码不能告诉任何人”(验证码=支付密码,泄露即财产损失);
- “先转账后返还”(所有“资金安全账户”均为诈骗);
- “不配合将冻结账户”(公安机关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