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中国男性平均寿命69.9岁?一词之差引发误解!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2024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仅为69.9岁”的谣言,一些自媒体博主甚至声称女性平均寿命也“缩水”到了78.5岁,部分博主还以三甲医院医生身份认证,声称数据“真实可靠”。然而,这实则是一则因混淆概念而引发的误解。
谣言起源:混淆“平均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
自媒体博主发布的视频或文字中,声称“2024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69.9岁,女性78.5岁”,并附有一张显示我国男性平均寿命连续四年下降的图片。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网友质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寿命怎么会连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指出,自媒体博主混淆了“平均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两个概念。传言中的“平均寿命”实则是“平均死亡年龄”,即所有死者年龄的平均值,这一概念并不常用,且易因年龄结构影响而扭曲。
相比之下,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更常用的概念,它基于当前各年龄段死亡率,预测新生儿未来可能存活的平均年数,能够准确反映人口真实寿命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与谣言所述完全不符。
错误数据溯源:AI大模型“机器欺骗”
那么,这则谣言中的数据从何而来?记者通过AI大模型工具进行全网溯源发现,相关文章标题含糊、内容粗糙,并未明确解释数据来源。更为关键的是,文章发布时间过早,未统计全年情况就对2024年下结论。
实际上,AI大模型工具也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助力者。记者在查询时发现,有AI大模型工具声称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相关数据,但记者在国家统计局官网并未找到原始发布信息。追问后,AI大模型工具改口表示数据可能源自自媒体对概念的混淆或非官方统计的误读。
此前,“80后死亡率破5.2%”的谣言背后也有AI大模型的身影。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表示,AI大模型虽能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但由于训练语料受污染等局限性因素,可能发生“机器幻觉”和“机器欺骗”。使用者需具备判断能力。
谣言传播背后的逻辑与症结
这则谣言的传播路径暴露了当下信息生态的三大症结:科学概念的混淆、技术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以及流量驱动下的信任透支。部分自媒体博主刻意模糊概念差异,将碎片化信息包装成“权威结论”,造成了谣言的滋生和传播。
为破除信息迷雾,需多方合力筑牢防线。平台应完善审核机制,对混淆核心概念的内容进行标签警示;技术开发者应强化AI模型的价值观校准,避免“机器欺骗”污染信息生态;公众也应提升科学素养,警惕“权威包装”下的概念陷阱。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