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在医疗领域引热议:AI生成处方靠谱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也迎来了变革。DeepSeek作为智能医疗领域的佼佼者,已被多家医院引入并应用于临床、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然而,湖南省医保局近日发布的一项新规却引发了网络热议:严禁接收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对于这一规定,网友们意见纷呈。有人认为,医生应对患者负责,把处方权交给AI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也有人表示,AI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判断,提高工作效率,应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AI开具合理处方。
那么,当AI大模型走进医疗领域,它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
湖南新规:严禁AI自动生成处方
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互联网医院流转的电子处方,需重点验证开具处方的医师资质,且处方必须通过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同时,医生开具处方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问诊,严禁接收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湖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何青表示,这一规定是对“依法执业”的更严谨考量,处方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医生开具,AI只能辅助诊断。
DeepSeek助力多家医院
尽管存在争议,但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吴迪炯向记者演示了接入DeepSeek后的智慧医疗AI助手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病例。医生只需输入患者病历信息,平台即可迅速生成详尽的病例分析和后续治疗方案。这一过程中,医生可随时进行人机交互,更新或补充病历信息,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多位医生表示,AI助手在检索信息和提供临床诊疗思路方面表现出色。作为仅面向医生开放的系统,AI助手主要用于病例辅助分析和病历文书生成,还能融会贯通各科室知识信息,给出更全面的诊疗方案。
据了解,浙江省中医院已接入DeepSeek并上线智慧医疗AI助手,在多个临床科室进行试用。医院计划将其全面推广至其他院区,并在病历内涵质控、AI语音查房、日间手术生成等多个关键场景发挥作用。
AI生成处方可信度几何?
随着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患者开始拿着AI诊断结果看医生,“DeepSeek告诉我是什么诊断、我得用什么药”。然而,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成伟表示,这已成为“医患新生态”,但DeepSeek的诊断结果只能作为参考,甚至可能出现“AI幻觉”,最终诊断还需依靠医生。
那么,基于大模型出具的“处方”到底有多大可信度?成伟从技术层面给出了解答: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优化程度及临床验证,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等方面仍有局限性。
何青则认为,医学不仅是“技术活”,医者的经验和直觉、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都将在治疗决策中起重要作用。虽然医生接受相同教育,但不同医院、不同病人会让医生成长为具有不同专长的个体。DeepSeek相当于“一个医生”的知识库,但看病需要获得不同医生的不同见解。
未来:AI成医生得力助手
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未来角色,医务工作者们给出了明确答复:AI将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在更多医疗机构的探索中,DeepSeek将继续展现其在未来使用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